乌力波/亚伯拉罕·蝼冢主编
标准编号:978-7-5104-2045-0   
主要著者:蝼冢  lou zhong 主编  
出版信息:       
载体形态:333页 : 照片,图 ; 26cm
价格描述:CNY48.00
主题词:文学研究  法国  现代  
相关资源:
 

内容摘要

乌力波(潜在文学工场)是一个由作家和数学家组成的松散的国际团体,该团体的成员将自己定义为一群“试图从自己亲手建造的迷宫中逃出的老鼠”。它由法国诗人、作家雷蒙·格诺(Raymond Queneau)和数学家弗朗索瓦·勒利奥内(François Le Lionnais)创立于1960年,至今仍活跃于法国乃至世界文坛。
文献条码 索书号 状态 所属分馆 所在馆 馆藏地点 架位号 单价 套价 入库日期 操作
511703050001863 I565.065/1 在架 大风乡分馆 大风乡分馆 中文书库 CNY48.00 CNY48.00 2019-08-03 登录
订购年份 验收类型 验收期数 验收数量 验收日期
未找到数据
000    nam0
001 __ 3900194161
005 __ 20190710154612.0
010 __ ■a978-7-5104-2045-0■dCNY48.00
100 __ ■a20190628d2011    em y0chiy0110    ea
101 0_ ■achi
102 __ ■aCN■b110000
105 __ ■aa   z   000yy
106 __ ■ar
200 1_ ■a乌力波■9wu li bo■f亚伯拉罕·蝼冢主编■g乌力波中国编
210 __ ■a北京■c新世界出版社■d2011
215 __ ■a333页■c照片,图■d26cm
330 __ ■a乌力波(潜在文学工场)是一个由作家和数学家组成的松散的国际团体,该团体的成员将自己定义为一群“试图从自己亲手建造的迷宫中逃出的老鼠”。它由法国诗人、作家雷蒙·格诺(Raymond Queneau)和数学家弗朗索瓦·勒利奥内(François Le Lionnais)创立于1960年,至今仍活跃于法国乃至世界文坛。
606 0_ ■a文学研究■y法国■z现代
606 0_ ■a文学研究
690 __ ■aI565.065■v5
701 _0 ■a蝼冢■9lou zhong■c(Louzhong, Abraham■f1978~)■4主编
801 _0 ■aCN■biceMARC■c20190628
905 __ ■aDC■dI565.065■e1■f1

《乌力波》内容简介:法国人在埋怨:“新小说”之后,法国再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流派了,也不再是昔日的世界文学中心了。后者的说法或许是法国人的中心主义在作怪,因为文学从来就没有中心,或许,20世纪的法国巴黎作为世界思想的策源地有其十分明显的位置,但前一种说法是不对的,这次法国人自己都搞错了。因为,新小说之后,还有乌力波(“潜在文学工场”的缩写)。在国际上,卡尔维诺最为知名,与博尔赫斯、纳博科夫并驾齐驱,但很少人知道卡尔维诺是乌力波成员中极为重要的法国之外的成员,当然更少人知道卡尔维诺与乌力波早期的缔造者雷蒙?格诺和佩雷克等人在作品风格上的相似或者说“精神上的亦步亦趋”(意大利国内尖锐地批判他是格诺的信徒和模仿者);大家只知道杜尚是达达派及超现实主义的巅峰人物,被誉为“现代艺术的守护神”,二十世纪后半个世纪的艺术思路是沿着杜尚的道路走下来的,却不知他于1962年3月16日加入了乌力波,成为一名(乌力波人),乌力波成员当中还包括像保罗?布拉福特这样的核能专家,弗朗索瓦?勒利奥这样的数学家等。

佩雷克 Georges Perec

1936年生,波兰犹太人后裔,二战中失去双亲。20世纪最具世界声誉的法语作家,“潜在文学工场”(Oulipo)重要成员,小说以任意交叉错结的情节和独特的叙事风格见长,1978年出版的《生活使用说明》被卡尔维诺誉为“超越性小说”的代表作。1982年辞世。

约翰•巴思John Barth

1930年3月27日出生,美国小说家,其小说被认为具有后现代主义和超小说性质。代表作品《客迈拉》、《路的尽头》等。

安娜•博塔Anna Botta

出生于意大利。现为美国史密斯学院意大利语言与文学和比较文学系教授,主要从事比较文学和电影叙述学研究,卡尔维诺小说是其研究的重要课题。最近的研究方向:“流动的现代性和牢固的地中海”(Liquid Modernity and Solid Mediterraneans)。

瓦伦•莫特Warren Motte

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语和比较文学教授,著作和编译《乌力波:潜在文学初级读本》(Oulipo: A Primer of Potential Literature ,1986; rev. ed. 1998, rpt. 2007)、《诗学实验:乔治•佩雷克著作之个案研究》(The Poetics of Experiment: A Study of the Work of Georges Perec ,1984)、《21世纪的法国小说》(The French Novel in the Twenty-First Century ,Dalkey Archive Press, 2008)等。

潘 望 Pan Wang

南京人。译者,卡尔维诺研究者,南京大学比较文学博士。小说家中,最喜欢卡尔维诺和陀思妥耶夫斯基。哲学家中,最喜欢巴特和尼采。音乐家中,最喜欢霍洛维茨和奥伊斯特拉赫。从冷静到狂热的光谱,跨越起来似乎并没有想象得困难。最难的是平衡这种游戏,会一直操练下去的杂技。

鳜膛弃 Gui Tangqi

原名彭剑斌,1982年生于湖南。一直从事销售工作,边跑业务边写小说。2009年参与创办“副本制作”小出版项目。著有短篇小说集《我去钱德勒威尔参加舞会》、散文《不检点与倍缠绵书》。

渣 巴 Zha Ba

诗人,画家。1975年生于安徽。辑有诗集《一分为二的桌子》、画册《渣巴:图像作为静物》。

霍香结 Huo Xiangjie

七十年代生人。从事方言和人类学工作,微观地域性写作和人类学小说和诗学提出者、实践者。长篇小说《地方性知识》是作者公开出版的第一部作品,被认为是微观地域性写作和人类学小说的开山之作。

海 上 Hai Shang

1952年生于上海。老三届人。出版《死,遺棄以及空舟》(大陆先锋诗丛)、《自由手稿》等著作二十多种。有“文化妖精”之稱。2010年完成最重要的长诗《时间:仿佛玄黄——关于时间元的思考》(6000行)。

刘 恪 Liu Ke

1953年12月出生,湖南岳阳人。主要著作:长篇小说《寡妇船》、《蓝色雨季》、《城与市》、《梦与诗》。中短篇小说集:《红帆船》、《梦中情人》、《墙上鱼耳朵》。理论:《欲望玫瑰》、《现代小说技巧讲堂》、《先锋文学技巧理论》、《词语诗学》等。作品从80年代起,20年来一直受到著名评论家的关注,被称为新浪漫主的代表,新巴洛克写作典型,先锋小说的集大成者。

蝼 冢Abraham Louzhong

1978年生于桂林。重要诗歌作品体系史诗《黑暗传》、诗集《经验集》(1),主编《神性写作——现代汉语神性写作诗歌流派史研究资料》(初编,十卷)以及整合国内实验写作的《小说前沿文库》。

杜 苏Sibylle

湖北宜昌生人,师出北大,混迹法国数年,惜无所建树。某日偶得佩雷克小册子一本,甚喜,遂兴起译之,与乌力波结缘。现居上海,于某大型剧院中做些普及音乐、推动剧场体验的小事。

苏非舒 Su Feishu

1973年生于重庆丰都,现居终南山,开办物学院。诗人,物主义运动主要发起人。因近些年来的诗歌活动,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最具争议性的诗人。主要诗集《西南方的地窖》、《喇嘛庄》等。

骆以军 Luo Yijun

1967年生,